路側磚鋪得巧,雨水排得順
文章作者:襄陽市美陸建材有限公司 文章來源:http://www.z982w.cn/ 發布時間: 2025-10-09
雨季來臨,城市道路常現積水“小池塘”,行人蹚水過街、車輛濺水行駛的場景屢見不鮮。其實,襄陽路側磚的鋪設方式與磚體設計,藏著優化雨水滲透和排放的巧妙心思,能讓城市排水更“自然”,減少內澇風險。
路側磚與排水系統的結合,關鍵在“疏導”二字。傳統鋪設中,路側磚常緊貼路面邊緣,磚縫用水泥砂漿填實,雨水只能順著路面流走,易在低洼處積聚。如今,更科學的做法是“留空”與“導流”——在路側磚下方鋪設碎石層或透水混凝土層,磚縫則用粗砂或碎石填充,形成“滲透通道”。雨水先滲入磚縫和下方透水層,再通過預設的排水暗管或滲井匯入市政管網。這種“自下而上”的排水設計,能大幅減少地表徑流,緩解雨水管網的瞬時壓力。
磚體設計也有“小心機”。透水磚是常見選擇,其表面有微小孔隙或內部中空結構,雨水可快速下滲。有些透水磚表面還刻有導流槽,能引導雨水向特定方向流動,避免積水。對于坡度較大的路段,可采用“階梯式”磚體設計——每塊磚的邊緣略高于中間,形成微型“導水槽”,讓雨水沿階梯逐級下滲。而在彎道或路口處,磚體可設計成“魚鱗狀”排列,既增加摩擦力防滑,又能通過磚縫的曲折路徑減緩水流速度,避免沖刷路基。
實際案例中,不少城市已嘗到甜頭。比如某老城區改造時,將路側磚替換為透水磚,并鋪設碎石排水層,雨季積水時間從原來的2小時縮短至20分鐘。還有社區在路側磚下方埋設穿孔管,將滲入的雨水引入附近的雨水花園,既排了水,又滋養了綠化帶。
路側磚與排水系統的結合,不是簡單的“鋪磚+埋管”,而是需要綜合考慮地形、降雨量、土壤滲透性等因素,通過巧妙的磚體設計和鋪設工藝,讓雨水“有路可走”,自然滲透、有序排放。這種“潤物細無聲”的設計思路,不僅解決了城市內澇問題,還讓道路更安全、更美觀,成為城市建設中“小細節大作用”的生動體現。